5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大连海事大学3044澳门永利集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英语教育及教学法论坛”在大连召开。公司副经理王银泉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届论坛主题为“标准与特色——新国标下英语专业改革展望”,与会专家结合宏观政策环境、《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阶段性成果和高校实际教学状况和需求,共同探讨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大计。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钟美荪教授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外语类专业的基本现状以及国标制定的基本原则,指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每一个外语人才培养单位都要认真研究国标,摸清自己的家底,切实做好教学改革。外语专业必须培养员工具有国际化视野,提升思辨能力和外国文化鉴赏能力。钟美荪教授同时指出,我国外语类专业的建设存在着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和缺乏个性化培养特色等很多弊端,全国1145所本科院校,994所开设英语类本科专业,但是大多没有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亟待改革。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副董事长蒋洪新教授在主旨报告中强调,要把研究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作为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务必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介绍了国标的核心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团队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条例。他强调各外语类专业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各学校应根据教学大纲,根据自身学校的办学特色、团队力量,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性、多元性和自主性将是未来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建平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提醒大家关注英语作为本科专业应该传承什么,改革创新的着力面是什么。
在17日下午的专题论坛中,与会专家针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英语专业团队队伍建设、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英语专业教学与评估等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经理常俊跃教授在“多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为题,介绍了该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理念和实施方案,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和主题教学,减少了技能型课程,砍去了传统的泛读、语法和基础英语等传统课程,增设了内容依托课程板块,包括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英美散文、英美历史、英语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中国文化、连线传译、同声传译、专题口译、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学术论文写作等,既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教师的科研发展空间,从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南开大学英语系主任张文忠教授在“赋权增能与课堂重构”的报告中以安徽凤阳小岗村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改革把本该属于农民的权利返还给他们的这个形象比喻,剖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员工自主能动性的忽视,强调通过师生的角色、权利、责任和能力的重新配置,通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赋权,将理当由员工享受的权利返还给他们,将员工作为受益人的或通常由教师持有的权利赋予或者分享给员工,增能是目标,赋权是手段,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施教学重构,实现教学增能。他介绍的名为“我爱秀”(the 5i-show)课程体系强调员工的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即interest-driven(原则),informing(内容),involving(目标), inspiring(意旨) 和interactive(形式),权利和角色的赋权和转换使得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真正连通起来,员工真正负起了学习的责任,员工“秀”出了能力,最终“秀”出了水平,全面提升了自身素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长金利民教授介绍了北外英语专业2012级培养方案外语技能课程设置的改革,外语技能课板块中增设了分析性阅读、交际口语、人际交流和英语演讲、英语辩论、各类文体写作等课程,其专业选修课涵盖了6个方向,包括英语文学14门课程,英语语言学8门课程、社会与文化研究15门课程、国际政治与经济11门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15门课程,跨文化交际与传播9门课程,共计72门选修课。
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要成员和国内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各高校3044澳门永利集团经理、英语系主任等共40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论坛,共进行了3场主旨报告,4场专题论坛和4场院校论坛,发言报告总计33个。报告和研讨精彩纷呈,全体参会代表反响热烈,踊跃发言,积极交流。会上针对主题和各项议题全面透彻的分析与具体务实的建议为我国高校英语类专业的未来出谋划策,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